:读万卷书虽好,真不代表你教养有多好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对待他人要礼貌,但仅仅懂礼貌并不等于好教养。对待同事彬彬有礼的上班族,可能对餐礼厅里的服务员破口大骂;教育学生礼、忠、孝的老师,也可能会在课堂对学生拳打脚踢、嘲笑怒骂。有时候我们自己都不曾察觉到的一言一行,早已把我们的教养暴露得淋漓尽致。
有人说,要想提高教养,应该多读书。可是,教养一定与读书有关吗?读一千本小说的人,不一定会对餐厅里上菜的服务员说一句“谢谢”;从上小学就开始背《三字经》的我们,也未必都是教养很高的人。
有一位外国朋友曾经对我说:你看过很多书,在书里经历过各种各样的人生,但哪一个才是你自己的人生?我认为,教养也是这么一回事。我们看到书上讲古人如何举止得体、言谈文明,我们未必接着就去学习古人。但如果我们亲自去街上发一次传单,下次遇到别人给我们传单时,我们一定不会像以前那样粗鲁地拒绝。
网上有个提问:陌生人的哪些事,让你感触很深?有人回答:有一次,地铁里,打翻牛奶,洒到了别人身上,赶紧赔不是。可旁边的男士却拿出纸巾把我身上的牛奶擦干净,微笑表示不介意,没有一句斥责,很快就下车了。我突然想明白,一个人只有被温柔地对待过,才知道怎样温柔地对待别人。
人总是在一次次经历中反思,然后一步步成熟。尝过被偷的滋味,就选择不去偷窃他人的东西;尝过被朋友恶语中伤的滋味,就选择绝不去恶语中伤朋友;发现说脏话很low,就选择同人交流时使用文明语言;作为公司新人被公司老人欺负,就选择当自己成为公司老人时绝不欺负新来的人;尝过被人温柔以待,就选择以后也温柔以待他人……
你的经历给你反思,反思后,你的选择决定你成为怎样的人,成为怎样的人决定你有怎样的教养。单纯的读书,并不一定能给你带来多高的教养,因为理论终是要联系实际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读了很多书以后依旧脏话连篇。
读万卷书虽好,但也要扎根实际。多样的经历可以使你理解不同的生活,内心也就变得慈悲起来。不需要刻意去表现自己的举止,你平日的一言一行都是反映你教养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