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复习专题—解题方法篇(二)
高考物理复习专题—解题方法篇(二)
巧用v-t图像研究非匀速运动
在中学阶段常常遇到非匀变速运动的问题,而非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常常不能用公式来表示,因而研究非匀变速运动的问题时,往往会陷入“山穷水尽”的困境,但如果利用v-t图像来分析研究,就会“柳暗花明”。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一、巧用速度图线的斜率,研究非匀变速运动
非匀变速运动的重要特征是速度。加速度是变化的。往往不能用公式来表示其变化规律,凭大脑很难想象出变化的过程,而v-t图像不仅能直接表示出速度的变化情况,也能直观的表示出速度图线的斜率——加速度的变化情况。巧用速度图线的斜率,能使复杂的非匀变速运动问题待以顺利解决。
例1 如图1所示,质量相同的木块A、B用轻弹簧连接且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开始弹簧处于原长位置。现用水平恒力F推木块A,则弹簧在第一次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
( )
A。当A、B速度相同时,加速度aA=aB
B。 当A、B速度相同时,加速度aA>aB
C。当A、B加速度相同时,速度vA
D。当A、B加速度相同时,速度vA>vB
二、巧用v-t图像的面积,研究非匀变速运动
作非匀变速运动的物体,速度、加速度随时间而变,要分析研究物体运动的位移,将遇到困难,但巧用v-t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就能直观的表示出非匀变速运动的位移,从而提供了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例2如图3所示,AB和AC为两等高的光滑面,AB为斜面,AC为曲面,且=今从A处由静止释放一小物体,沿AB面运动时,到达B用时间为t1;沿AC面运动时,到达C用时间为t2。试比较t1和t2的大小。
解析:本题中,由于物体沿AC面运动过程中,其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随时间而变化,一时无法建立运动学方程。就会感到束手无策。若定性分析并比较物体在AB、AC面的运动特性后,定性作出v——t图像,这里v表示物体的速率,t表示时间,则可以直观显示t1和t2的大小关系。
先比较物体沿AB、AC面运动的异同,然后定性作出图像。
(1)物体由静止下滑,初速度为零,所以图线都过原点;
(2)无摩擦,机械能守恒,所以末态的速率v0相等;
(3)由于AB=AC,物体的路程相等,所以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相等;
(4)物体沿AB面下滑为匀加速运动,图线为直线,沿AC面下滑过程中,物体的切向加速度逐渐减小,且先有a切>aAB,后a切定性作出满足以上四特点的v——t图像(速率——时间图像),如图4所示,由图像可知t1>t2,即物体沿AC曲面下滑的时间少。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