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物理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40分)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

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 的得2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 0分。

1.下列对运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

B.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

C.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

D.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

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答案】C

【分析】亚里士多德认为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不会运动。.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

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 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牛顿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并 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故答案为 C。属于容易题。

【高考考点】牛顿第一定律

【易错点】有的学生凭经验认为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备考提示】 牛顿第一定律解决了力和运动最根本的关系,它是整个牛顿定律的础。

2.a、b 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像如图 1 所示,下列说法正的 是( )

A.a、b 加速时,物体a 的加速度大于物体 b的加速度

B.20 秒时,a、b 两物体相距最远

C.60 秒时,物体 a在物体 b的前方

D.40 秒时,a、b 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200m

【答案】C

【分析】v-t 图像中,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和时间轴所夹 的面积表示位移。当两物体的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大。据此得出

正确的答案为 C。有些考生错误的认为图线相交时相遇,从而得 出错误的答案。属于容易题。

【高考考点】速度-时间图像

【易错点】有些同学错误的认为图相交时相遇。

【备考提示】利用图像解题是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方法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高三物理第二轮《设计实验》强化训练题

下一篇: 物理光学(光的干涉)训练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