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孩跟男友回农村过年,第一顿饭想分手,你怎么看?

:

  长期以来,我们粗鄙的实用主义文化语境中滋生出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浪漫主义情结,就是把贫穷品德化,把农村乡村化,把落后浪漫化。每年,每天,都有那么多人义无反顾地离开贫穷的乡村,奔赴城市,死不回头,然后每到过年,都有一群从未真的见证过真实农村的小知识分子含泪抒发着对于想象中乡村的思念。这种妄想式的抒情相当于表演一种思乡向的不忘初心。

  很多人都被那种“乡村想象共同体”的景象迷惑了。中国当下这个转型期中,只有农村没有乡村。农村是经济意义上的,乡村是审美意义上的。中国的农村不具备成为审美客体的基本特征。

  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就是以彻底牺牲乡村作为代价的,北上广有多么灿烂,农村就有多么腐烂。这没有什么可慨叹的,万事都有代价。这次,那个跟随乡村男友回乡吃第一顿饭就分手的故事,看起来是个悲伤的话题,但某种程度上讲,或许是件好事。毕竟用短痛瓦解了长痛的可能性,当然前提是如果分手的话。

  有人说那个姑娘缺乏教养,有人说那个男孩儿的家里多少也要尽力做些改变和准备,更有人念及只要有爱,就能携手战胜一切之类。但很多人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那个姑娘其实处于一种文化休克的状态中,突然选择离开是一种感性的应激反应,并未经过理性处理,这就像我们的手碰到火本能地回缩。很大程度上,这是由于这个姑娘缺乏对于真实贫穷的认知造成的。或许,在她的想象中,农村还有着乡村的样貌,具备某些淳美而古朴的审美特征,而不是像真实看到的那样,只有擦不净的桌子和长短不齐的筷子。

  她能与男友回乡,按常识来想,多少是做过心理建设的,只是这一切或许超出了姑娘想象力的极限。但现实总算教育了她,同时也震撼了很多人。她所见证的就是农村,而且还远远不算赤贫的农村。长期以来,我们都在歌唱想象中的田园牧歌,对现实存在的赤贫视而不见。这遮蔽了很多人,包括这个上海姑娘。

  有些人觉得,姑娘应该温文尔雅地与男孩儿的父母谈笑风生,然后默默地与男孩儿一起接纳下这份突如其来的命运。但实际上,这样的结果就像人们幻想乡村的美景一样虚无。我们仍然相信有超越阶级的爱情。

标签: 农村 分手 颠簸

上一篇: 人是怎样变得狭隘的?

下一篇: 春节回来有话说:是年味变淡了?还是习俗变化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