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新版教科版
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透镜的种类。
2.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3.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了解透镜在投影仪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凸透镜的发散作用。
2.探究并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教学难点
1.探究并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了解透镜在放大镜、照相机、电影放映机等光学仪器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冰遇阳光会融化,冰透镜对着太阳却能聚光使艾绒着火,令人怀疑。清代科学家郑复光
根据《淮南万毕术》的记载,亲自动手做过一些实验,证实冰透镜的确可以取火,他在《镜
镜冷痴》中写道:将一只底部微凹的锡壶,内装沸水,用壶在冰面上旋转,可制成光滑的冰
透镜,利用它聚集日光,可使纸点燃。这就是古代中国人的智慧。
那么,冰透镜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教学活动
本节分为两个教学板块:(1)认识透镜;(2)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认识透镜
1.认识透镜
镜的种类及几个概念
引导:同学们请观察透镜组,并借助于擦镜纸,摸一下透镜,根据透镜的厚薄程度给透镜分类。讨论透镜能分几类?
点评:透镜有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问题:下列透镜哪些是凹透镜?哪些是凸透镜?戴眼镜的同学请判断:近视镜是什么透镜?远视镜是什么透镜?
学生阅读教材,用自己的理解总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点评: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透镜的种类。
2.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3.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了解透镜在投影仪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凸透镜的发散作用。
2.探究并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教学难点
1.探究并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了解透镜在放大镜、照相机、电影放映机等光学仪器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冰遇阳光会融化,冰透镜对着太阳却能聚光使艾绒着火,令人怀疑。清代科学家郑复光
根据《淮南万毕术》的记载,亲自动手做过一些实验,证实冰透镜的确可以取火,他在《镜
镜冷痴》中写道:将一只底部微凹的锡壶,内装沸水,用壶在冰面上旋转,可制成光滑的冰
透镜,利用它聚集日光,可使纸点燃。这就是古代中国人的智慧。
那么,冰透镜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教学活动
本节分为两个教学板块:(1)认识透镜;(2)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认识透镜
1.认识透镜
镜的种类及几个概念
引导:同学们请观察透镜组,并借助于擦镜纸,摸一下透镜,根据透镜的厚薄程度给透镜分类。讨论透镜能分几类?
点评:透镜有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问题:下列透镜哪些是凹透镜?哪些是凸透镜?戴眼镜的同学请判断:近视镜是什么透镜?远视镜是什么透镜?
学生阅读教材,用自己的理解总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点评: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