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学期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窗外冷冽的风撩(liáo)动扎(zhā)着红纸的吊钱敲打着窗户,提前点响的爆竹零落地响起,邻人炖肉煮鸡的芬芳蹿入你的鼻孔,大年将临,甚至有种逼迫感。

B.立春有三候:一候东风解冻,融去一冬的白印,破开一春新绿;二候鱼陟(zhì)负冰,游鱼开坚冷的沉默,搅融一池晶莹;三候蛰虫始振,窥伺(sì)即将复苏的大地。

C.《楚辞》中那个“兮”字,一直把根须种植和沿伸到今人血脉里;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永远重现着屈子峨冠(guān)博带的身影,锻铸(zhù)着屈子忧国忧民的诗魂。

D.电脑对话框( kuāng)和视频通话成为角色交流载体,靠搜索引擎和新闻播报推进剧情——《网络迷踪》讲述了一位父亲通过网络信息,抽丝剥(bō)茧寻找失踪女儿的故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重要字音和字形的能力。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认真观察各选项,选出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字音方面,考生要注意多音字和音调,字形方面也要注意区分形近字,结合词语含义确定字形结构。A项,“扎(zhā)着”读音错误,应该读作“zā”;C项,“沿伸”应改为“延伸”;D项,“对话框( kuāng)”读音错误,应该读作“kuàng”。故选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乾隆二十五年起,元旦开笔成为清宮的新年习俗,每年的吉语几乎固定不变:“宣入新年”“万事如意”“三羊开泰”“万象更(维)新”“和气致祥”“丰年为瑞”。【甲】有学者认为,这种固化是乾隆皇帝怠惰倦政、思想僵化的标志。其治世思想已经发生了变化,从中可以看到清朝社会由盛而衰的根源。【乙】此后一百五十余年中,清代皇帝不断地重复着这二十四字的空话、套话,不再锐意进取,致使国家失去了前进的方向;而为求金瓯永固的皇帝元旦开笔之典,也完全失去了它的政治价值和意义。

诚然,此说法并非全无道理,但这种纯粹的结果逆推模式,是否有些武断?清入关后共传十帝,乾隆皇帝是第四位。自乾隆朝中期之后,历代帝王亲民爱民,宵衣旰食,这种说法是否完全抹杀了这一点呢?【丙】元旦开笔是作为年俗游戏引入宫中的,自始至终都是形式大于内容,把它上升到国家祈愿的高度,并视为皇帝执政心态变化的依据,恐有牛鼎烹鸡之嫌,也是其不能承受之重吧!

2.文段中的加点字,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诚然 B.武断 C.宵衣旰食 D.牛鼎烹鸡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三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高三语文考试试题试卷

下一篇: 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