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小题。
有别于流行的以精英文化为大传统而以民间文化为小传统的文化传统划分,从中国文化 自身特点出发,又有作为“道”的中国文化的大传统和作为“术”的中国文化的小传统这一新的 划分。如果说前者是指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儒释道的文化体系的话,那么,后者则为诸如中 医、武术、气功、养生、堪舆乃至烹饪等的技术体系。也正是从这一新的划分出发,才使中国文 化大小传统之间以“辩证的滑转”取代了各执一端,并最终产生了 一种全新的大小文化传统之 观念。
一旦我们将中国文化的大小传统对应于中国古代的“道”与“术”,二者的分别就彰明较 著。若加以概括,这种分别体现为以下三点。
其一,形上与形下之别。“形而上者谓之道”,这一出自《周易》的“道”的经典定义不仅颠 扑不破,而且在中国的儒释道那里同样成立。在儒家,“道”是作为“善端”的隐而未彰的属性; 在佛家,“道”表现为《心经》一言以蔽之的“照见五蕴皆空”;在道家,“道”是老子所谓的“惚兮 恍兮”“恍兮惚兮”“窈兮冥兮”的状乎无形影。与这种“道”的形上性不同,“术”指向形下性。 中国医术离不开医诊的“望闻问切”,中国武术离不开形体动作的一招一式,中国气功则离不 开“升降出入,无器不有”的人体“器官”之“器”。
其二,心灵与身体之别。但凡中国文化的“道”都与心灵相关,从庄子的“心斋”到孟子的 “尽心”,从佛教的“以心法起灭天地”到阳明心学的“致良知”,无一不是其显例。自是之故, 才有了现代新儒家所谓“内在超越”论的推出。相形之下,中国文化的“术”则大异其趣,它是。 地地道道的“身体的技术”。中医是我们身体妁治疗术,武术是我们身体的攻防术,气功是我 们身体的养生术,而烹饪与我们身体的关系更是不言而喻。
其三,本体与工夫之别。所谓本体是指“心识”上世界“是什么”的真理,所谓工夫则为我 们身行上“如何作”的技能。“道者,虚无之至真也;术者,变化之玄技也”,在中国文化里, “道”与本体相连,“术”则为工夫所系。用佛学的术语来表述,如果说“道”是中国文化的“慧 学”,那么“术”则属中国文化的“定学”。故“道”与本体,相连,“道”就是《易》的“太极”、《老 子》的“大一”、孔子的“仁义”、佛学的“真如”、朱子的“天理”、禅宗的“自性”这些“究极又”; “术”为工夫所系,“术”就是中医的如何“辨证施治”、武术的如何“以柔克刚”、气功的如何“调
息、调身、调心”这些“下手处”。
(节选自2019年01月28日《光明日报》之《中国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关系的哲学辨 析》,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精英文化为大传统,以民间文化为小传统,这是有关文化传统的大小划分的传统划分 方法。
B.《周易》中关于“道”的颠扑不破的经典定义“形而上者谓之道”,在中国的儒家学说里同 样成立。
C. “道”在中国文化中都与心灵相关。气功是养生术,对我们的心灵中“道”的修养有巨大作 用。
D. “道”在中国文化里是与本体相连的。本体,就是一种真理,是指“心识”上世界“是什 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