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复习学案 专题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小专题一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小专题一 遗传的分子基础

核心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一: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项目

1928年英国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

1944年美国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

过程结果

分析

R型细菌无毒性、S型细菌有毒性;S型细菌内存在着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物质

S型细菌的DNA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S型细菌的其他物质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结论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

S型细菌体内的DNA是“转化因子”,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步骤

①标记

细菌+含35S的培养基―→含35S的细菌

细菌+含32P的培养基―→含32P的细菌

②标记

噬菌体

噬菌体+含35S的细菌―→含35S的噬菌体

噬菌体+含32P的细菌―→含32P的噬菌体

③噬菌

体侵染

细菌

含35S的噬菌体+细菌―→上清液放射性高,沉淀物放射性很低,新形成的噬菌体没有检测到35S

含32P的噬菌体+细菌―→上清液放射性低,沉淀物放射性很高,新形成的噬菌体检测到32P

分析

35S标记的蛋白质外壳并未进入宿主细胞内,而是留在细胞外;32P标记的DNA进入了宿主细胞内

结论

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特别提示:①艾弗里实验的结果是通过观察培养皿中的菌落特征而确定的。

②S型菌DNA重组到R型菌DNA分子上,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这是一种可遗传的变异,这种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③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上清液应无放射性,若存在放射性,其原因之一可能是培养时间过长,细菌裂解,子代噬菌体已被释放出来。原因之二是部分噬菌体并未侵入细菌内。

【例1】 (2010·广东综合)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高三生物复习学案小专题三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