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复习学案小专题二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小专题二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核心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兴奋的产生与传导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1)反射弧的5个基本环节和兴奋传导方向: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感受器是指感觉(传入)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腺体等。

(2)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即不能发生。但在反射弧的前三个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完好的情况下能产生感觉,产生感觉不属于反射。

(3)反射弧中兴奋的单向传导,取决于突触部位兴奋的单向传递。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兴奋时,表现为外负内正。

(2)在膜外,兴奋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局部电流方向是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在膜内,兴奋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都是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3)双向传导:人为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上任何一点,引起的兴奋可沿神经纤维同时向两端传导。

(4)传导形式:电信号(或神经冲动)。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兴奋传递的结构基础——突触:突触是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接触的部位,由突触前膜(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触间隙(含组织液)和突触后膜(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三部分构成。

(2)兴奋传递的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突触间隙→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通过突触实现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突触类型

①轴突——树突型突触

②轴突——胞体型突触

(3)兴奋传递的特点

①单向传递,即兴奋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单向传递的原因是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②突触延搁。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这是因为兴奋由突触前神经末梢传至突触后神经元,需要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高三生物复习学案 小专题三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下一篇: 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生物 专题11 种群和群落(原卷版)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