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5月模拟(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9届福建省福建师大附中文科综合高考模拟试卷
20190528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
A. 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 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
C. 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
D. 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
【答案】D
【解析】
【详解】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私田的开垦越来越多,民众力量的显现产生了富民思想。故答案为D项。A项,春秋战国时期并没有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主流,民本思想也不可能上升到社会主流思想这个高度,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统治者对私产的保护,排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社会矛盾尖锐而不是缓和,排除。
【点睛】表明类选择题是高考中相对稳定的题型,该类选择题主要借用了“表明”一词“相当肯定地显示”的含义。它要求考生获取材料中比较确切的信息,重点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试题的题干部分一般描述历史现象,考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清楚地概括现象背后的历史结论。一般解题步骤有三步,第一步:概括材料的主体信息;第二步:联系选项,进行“等价转换”。“等价转换”是指第一步概括出的主体信息要与选项完全匹配;第三步:检验其他选项的正确性。
2.《续封泥考略》所收汉朝齐鲁封泥(古代用泥团制作的印章)中,有“左市”“右市”“南市”“西市”等封泥。由此可知,汉朝
A. 城市建设有明确的设计规划
B. 各地城市布局规格完全一致
C. 对商业活动进行区域化管理
D. 政府限制商业活动的发展空间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