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七年级上册语文《鸟》(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
鸟
1.顺读全文,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把握文章脉络及梁实秋散文小品的风格。
3.理解状物散文的特点——托物言志。
1.合作交流法。
2.组内讨论法。
3.阅读感悟法。
理解作者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思,寄托着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的现实的不满。
理解状物散文的特点——托物言志。理解作者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思,寄托着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的现实的不满。
第1课时
1.掌握课文的生字词和文学常识,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2.顺读全文,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
3.把握文章脉络及梁实秋散文小品的风格。
【重点】
1. 顺读全文,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
2. 把握文章脉络及梁实秋散文小品的风格。
新课导入⇒检查预习⇒初读感知⇒探究阅读⇒拓展延伸
导入一:图文型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诗句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古往今来关于鸟的文学特色,理解鸟给大自然带来的勃勃生机。
出示诗歌中鸟的形象: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大自然鸟语花香,充满欢乐,充满灵气,生机勃勃。而梁实秋笔下的鸟却带给人悲苦,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一起品读梁实秋的散文小品文《鸟》。
导入二:鉴赏型
[设计意图] 通过鉴赏文学作品中对鸟的描绘,让学生了解鸟的特性和描写鸟的方法。
“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这是冯骥才《珍珠鸟》中的片段,同学们试赏析这段关于写鸟的文字,说说它好在哪里。
【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篇文章,那就是梁实秋的《鸟》,去鉴赏其中更为精彩的描写。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