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

秋天的怀念

第2课时


 1.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坚强成长的品质。


 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前情回顾⇒理解人物⇒体味情感⇒拓展延伸

 



一、前情回顾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主回顾上堂课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重点的把握。

 1.本文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记叙了母亲的哪几件事?

 〔明确〕(1)“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

 (2)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

 (3)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4)母亲的临终嘱托。

 2.标画出文中对母亲描写的语句, 说说这些描写对表现母爱的作用。(至少在文中标画两处,并以旁批的形式谈谈你对这些描写作用的看法)

 【生在组内交流发言。】


一、理解人物,把握写法

 [设计意图] 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进而理解文中人物的情感。

 【细读课文的某环节,在组内形成讨论意见,在班内展示,教师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人物形象,感悟文中的母爱和作者的情感。】

 1.判断下列句子采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并结合相关词句说说它们对表现母爱的作用。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明确〕 动作描写。“悄悄”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也突出了母亲的谨慎小心,说明母亲怕“我”痛苦、伤心;“偷偷”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关注着“我”,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明确〕 动作、语言描写。“扑”“抓”两个动作,说明母亲非常在意儿子的内心感受,害怕儿子禁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忍”写出了母亲尽管十分悲痛,却抑制悲伤鼓励、安慰儿子的痛苦心情。母亲说“好好儿活”,带着几分无奈,几分顽强,母亲知道自己的生命也许不长了,却仍在不屈地与病魔抗争,不希望看到身怀病痛的儿子失去与病魔抗争的信心。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明确〕 神情描写。“憔悴”暗示出母亲在病魔的折磨下身体已经十分不好;“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

 (4)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明确〕 语言描写。表现了母亲心中十分快乐,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之深。

 (5)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明确〕 心理描写。母亲很怕她的话刺激到“我”,所以变得小心翼翼,变得敏感。

 2.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有什么深意?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2020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步》(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

下一篇: 2020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