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及早期发现阴茎癌
2.阴茎乳头状瘤
它表面呈毛状或乳头状,长约1~4mm的灰白色或淡红色纤毛状物。多为多发性,不规则地排列在阴茎冠状沟部位。青壮年多见,儿童及老年人少见。本病靠病理确诊,需行肿瘤电切术及包皮环切术。
3.凯腊氏增殖性红斑
临床少见,患者多为壮年。病变多发生于阴茎头、尿道口及包皮等部位,进展缓慢。可为一个或数个硬结、溃疡,这种溃疡呈光亮圆形隆起周围组织包绕,因瘙痒引起皮炎性瘢痕区。诊断主要靠病理检查。这种疾病是原位癌多数主张应用电凝或放射治疗,晚期可行局部切除术。
4.巨大尖锐湿疣
在医学上又称Buschke-Lowenestem瘤。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尖锐湿疣治疗不彻底有关。疣状物病变较大,常侵入阴茎头、阴茎体和邻近组织,常并发溃疡、感染,局部有压痛。治疗需将病灶彻底切除,并应定期随访,防止复发。
5.阴茎黏膜白斑(Leukoplakia)
是一种发生于外生殖器黏膜的角化过度性白色斑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重要的因素是黏膜部位的某些慢性刺激,如外阴不洁、包茎、慢性阴茎头包皮炎性刺激,可引起阴茎黏膜白斑。它主要发生在阴茎头黏膜,亦可发生在包皮内侧。开始为乳白色点状或条纹状,随后逐渐融合成片状或网状。白斑逐渐增厚变硬并与黏膜下组织紧密愈着。一般认为出现浸润和溃疡或呈乳头状或疣状增厚,则有癌变可能。早期无自觉症状,随病情发展局部有痛感或瘙痒。治疗应去除一切刺激因素,如有包茎者应行包皮环切术。局部可外用止痒和温和的溶解角质药物,如皮质类固醇软膏或0.05%~0.1%甲酸软膏等。确诊后应定期观察,如发现有间变或癌变证据时,应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
最后简单谈谈阴茎癌的预后。研究认为阴茎癌的预后与肿瘤分期、治疗早晚、治疗方法、患者年龄及肿瘤恶性程度有关。据文献报道:Ⅰ期阴茎癌手术后患者约3/4存活5年:临床诊断为Ⅱ期者5年生存率下降至1/2;对已有转移并行腹股沟淋巴结清除术者5年生存率仅为1/3。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预防及早期发现阴茎癌的重要性。希望通过以上阐述,使广大患者对阴茎癌有一定的了解,使他们知道:阴茎癌的预防及早期发现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