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整高考后综合症

:

  在高考前后,有些学生出现焦躁的心态,这些现象,可以称为高考前后综合征。高考期间,考生们长期超负荷学习,大脑中枢建立起了高度紧张的思维模式。高考结束后,考生处于放松状态,高度紧张的思维模式没有了对象便表现出极不适应,于是便出现各种症状的心理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失眠、多梦、早醒、注意力不集中,想不起事来,常常发呆、心慌、出汗、疲乏无力、头晕脑胀、心烦、坐立不安、易发脾气,常为小事而大怒;严重者可产生冲动伤人、自伤、自杀、出走不归,或出现精神病等症状,如幻觉、妄想等。每年高考前、后半个月都是考生心理疾病发作的高峰期。在这一关键时期,除了考生必须保持平常心态、注意自我调节外,学校应该正确引导学生的升学观,家长也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心理压力。

  考生自我调节:不要悲观

  有的学生过于悲观,有些学生则在放假的这一个月里晨昏颠倒,生物钟紊乱。

  一旦出现这些状况,就要注意调节。首先考生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高考成绩,如果觉得自己的成绩不理想,不能考取向往的高校,就应该调整情绪,把所有心思放在选择专业上,专业选得适合会弥补考试成绩上的损失,重拓光明前途。如果的确考得很差,复读一年也未必不可,再退一步说,现在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并不一定全是大学毕业生,只要努力,不上大学也会取得成功。因此高考失利的考生要勇敢面对现实,闯过眼前的难关。在感到焦虑时可加强体育锻炼,或参与一些社会活动转移精力。

  父母帮助调节:应少责备

  高考后一段时间,成绩还没有出来,有些考生自认为考得很差或者发挥不好,产生心理障碍。这种情况学校、家长要予以密切关注,防止部分心理压力大的考生做出什么不好的事情来。因此,必须高度注意考生们的心理状态,给予帮助,合理疏导。特别是即将知道成绩以及填志愿的时候,更是考生产生心理疾病的高峰期。

  考试结束后,家长应及时与孩子沟通,如果小孩考不好,但这已成定局,因此不要再责备小孩,有条件的可带孩子出去旅游散心,或多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如打球、游泳等。不要让孩子单独面对压力,让他知道全家人都和他在一起,为他打气,以乐观的态度面对问题。“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必为一次考试考砸了而感到丧气,乃至丧失信心。考不好可以再来一次,或者寻求别的出路,如来年再考等等。

  放下得失远离抑郁。

  走出考场之后陷入对于成绩的担忧,担心自己不能进入理想的院校,并且陷入悔恨交加的情绪中,感觉自己愧对父母家人的期望……这些考生有的表现出焦虑症状,如紧张、烦躁、易怒、失眠、坐立不安等;还有的表现为强迫思维,如无缘无故认为自己考得不好,并且越想越信以为真,精神沮丧、萎靡。这个时候不妨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比如与亲朋好友一起去旅游,欣赏一下自然风光,让愉快、轻松的气氛冲淡烦恼,放松紧张情绪;走访同学朋友等等。

  节制饮食克制自己。


上一篇: 用催眠防治考试紧张综合症

下一篇: 为什么智商越高越容易患心理疾病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