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3招不让臭氧伤了你
臭氧会强烈刺激呼吸道,引起气道反应和气道炎症增加、哮喘加重等。有组数据非常直观:当空气中臭氧浓度达0.01~0.02毫克/升时,人们就可以闻到;达到1毫克/升时,可使人呼吸加速、胸闷等;2.5~5毫克/升可引起脉搏加速、疲倦、头痛,在这样的环境中停留1小时,可发生肺气肿,以至死亡。
美国《循环》杂志曾发表了一篇臭氧损害心血管的研究报告,证明当人吸入0.3ppm(百万分比浓度)臭氧近2小时后,会导致血管炎症,如果心脏有问题的还有可能导致猝死。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200万人死于短期吸入臭氧及空气污染,主要是一些患有心脏病的老人。不仅如此,臭氧对眼睛也有刺激,还会导致皮肤起皱、出现黑斑。
监控:臭氧数据会“说谎”
教你3招不让臭氧伤了你
然而臭氧监控不容易,一是监测数据不准,二是控制臭氧的“原料”尾气排放量很难。
在监测中发现,越是交通流量大的地方,臭氧监测数据反而不高,这并不是说这个地方的污染低,而是由于在交通要道,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物一氧化氮(NO)含量高,生成的臭氧又会与NO发生反应,变成二氧化氮;当这些气体向远方飘动后,如飘到郊区、水库等地再生出臭氧,这也是为什么监测数据显示,郊区的臭氧含量往往高于城区的原因。
既然机动车排放物是臭氧的主要“原料”,那减少机动车排放,不就可以了吗?孙扬介绍,臭氧量与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并非排放量越少,臭氧生成越少。因为氮氧化物等尾气中的一氧化氮有消除臭氧的效果,二氧化氮和VOC才是产生臭氧的直接“原料”,只有把氮氧化物和VOC都控制某一个适当的范围,臭氧生成量才最低,而VOC的来源又非常广泛,甚至植物也会排放VOC,因此很难把控。
预防:室内臭氧轻松分解
教你3招不让臭氧伤了你
虽然大气中的臭氧不好控制,但要减轻它对人体的危害,却也十分简单,那就是夏季午后减少外出,如果不开窗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