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四岁宝宝常见疾病
要想让中耳有效地传导声音,里边就需要充满空气,使声音发生共鸣,就像有些乐器那样。如果里面充的不是空气而是液体,就好比鼓里放了沙子,这样听到的声音就很小了。
2.2 中耳炎
概述:在感冒、游泳或者跳水的过程中,细菌有可能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然后引发中耳炎。通过检查可以发现,此时的耳鼓呈现出红肿的外观。当宝贝感到身体不舒服,烦躁,耳痛,或者听不清声音的时候,我们就要担心宝贝是不是得了中耳炎。麻烦的是,宝贝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只是表现得不高兴而已。他无法告诉你他哪里疼,但是他会拽着受到感染的耳朵,这是一个中耳炎的信号。
治疗: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所以我们一般用抗生素来治疗它,同时用一些缓解疼痛的药物,比如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不过,近期有研究提出,即便不用抗生素,中耳炎也有可能自行消失。在这种自愈的情况下,原因无非感染物从咽鼓管排出,或者从耳膜穿孔排出。我们宁愿耳膜不穿孔,但是就算穿孔了,它一般也很容易愈合。
2.3 胶耳
概述:在急性中耳炎和未发生感染的感冒痊愈后,一些液体可能会滞留在中耳当中,并且逐渐增多,然后导致“胶耳”,它可以造成慢性的听力减退,最常见于刚上学的宝贝。对于一到四岁的宝贝来说,如果我们发现他耳朵不好用,或者常常对我们说的话置若罔闻,我们就要怀疑他是不是得了胶耳。当然,这很难判断,因为一到四岁的宝宝听不进去话是出了名的!不过如果你真的怀疑,就带宝贝去查一下。
治疗:胶耳一般不疼,常常过一段时间就自己好了,只是有时需要做一个小手术,在耳鼓上开一个小孔,插一些小塑料管,让里面的液体流出来,然后等待几个月以后,让这些小塑料管自行脱落,这就是一般要做的治疗。
我建议采取一种折中的办法。先给宝贝做一个详细的听力检查,如果确实有听力下降的情况,这时再考虑手术。然而,在手术进行之前,我们最好再等待六个星期,因为它有可能不用治疗就好了。
3.发热
概述:当人体组织发生感染时,无论是由普通感冒还是其他更严重的疾病引起的,体温都会随之上升,把“入侵者”“烧”死,这是身体抵抗疾病的一种防护机制。像麻疹一类的疾病可以让人发高烧,而其他一些疾病则可以让人发低烧,这些让人发低烧的疾病实际上可能更严重。所以,发热的症状只能说明宝贝病了,却并不能根据发热温度的高低来准确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