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心理疏导治疗
认识与实践同步的目标是在提高心理素质、改造个性中,点点滴滴地将认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实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实则殆”,达到“反省内求”的心理境界,即实(践)的具体应用。“知行统一”、“知行合一”、“慎言力行”就是少说、少做虚、假、空的胡思乱想,而想到、说到、做到。禁忌“言不顾行、行不顾言”的言行分离做法。
客观实际出发,客服病态心理
克服“病态心理”,一切要从自己的客观实际出发,辨别是非真假,凡是真的、是的坚决去做,假的、非的果断地丢。从认识中找出固有的,而非虚假的、非臆造的规律性,即自己个性形成及社会环境影响的内在联系,作为行动(实践)的指导,以实践为检验病理思维的标准。自己的思维及行为是否符合实际?是否达到“适应社会”的标准?归根到底,要看大多数人的思维及行为是怎样想、怎样做的,以此为自己认识与实践的标准去判定自己。不唯书,不唯上,随大流,以实践来判断思维及行为的是非对错,减少或消除克服病态心理过程中的阻力。这是对强迫症、恐怖症改造个性、具体务实的概括要求。
在临床实践检验中,把改与造分解、提炼、归纳出24个字,即改掉:紧张、悲观、恐惧、犹豫、固执、严谨;建立:轻松、乐观、勇敢、果断、灵活、随便。这24个字,是通过临床实践总结,融科学性、普遍性为一体的概括,一般人都能接受这些喜闻乐见、容易记忆的概念,并作为改造个性的远期目标的指南。
克服病理思维
疏导过程中,要克服病理思维,要在认识深化、疏通引导中通过理解、联系、转化、反思等信息加工过程,实现病理思维的转化,使自我认识不断提高,冲破顽固、陈旧、僵化的病理观念(惰性兴奋灶)的束缚和禁锢,从认识个性中过头的偏向入手,从逐步适应现实社会环境出发,以长远利益为目标,社会实践活动为标准,客观地分析病理思维的原因,揭示病理思维形成的实质及个性根源、病史发展和自我认识,克服观念上及行为上与现实的矛盾,去鉴别是非真伪,做到“自我解放”,即从病理思维到正常思维,从陈旧观念到现实观念。
首先实现思维变革,使正常思维奋起,并代之以适应现实要求的新的思维观念。
综合个性改造,以顽强的精神付诸于实践,不怕反复、不怕逆境,不逃避现实,最终才能达到应有的自我认识的深刻与彻底,达到“最优化”的目标。
抓住自身和外部的有利时机
在疏导中能抓住自身和外部的有利时机,不断深化自我认识,及时解决克服病态心理过程中各种复杂的矛盾和问题,避免干扰治疗进程,强化心理转换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