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重阳节手抄报习俗资料

:

  登高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由于重阳为秋节,节后草木开始凋零,所以有人称重阳节野游活动为“辞青”,与三月春游“踏青”之说法相对应。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的记载。明清时,北京地区登高颇盛,《燕京岁时记》云:“京师谓重阳为九月九。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提壶携楹,出都登高。”故宫御花园里也有登高之山。而近代的北京香山、江西南昌的滕王阁等等,也都是登高胜地。尤其是滕王阁,因唐代王勃于重阳节时在阁上写出千古名文《滕王阁序》,更闻名天下。

  关于登高习俗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源于古人对山神的崇拜,以为山神能使人免除灾害。所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要上山游玩,躲避灾祸。或许最初还要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后来才逐渐转化成为一种娱乐活动了。另一种说法是,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相对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和药材。这种上山采集农民们把它叫做“小秋收”。

  佩茱萸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也叫越椒或艾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

  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茱萸雅号“辟邪翁”,它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戴于臂,或做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戴,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

  重阳茱萸其实也和端午节的雄黄和菖蒲的作用差不多,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时必须防虫。但是在近代,佩茱萸的习俗逐渐稀见了。其变化的因由大概是,茱萸在早期民众的生活中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文明的进步,人们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长生与延寿。所以“延寿客”(菊花)的地位最终盖过了“避邪翁”(茱萸)。


上一篇: 艾晚的水仙球手抄报

下一篇: 关于银杏树的手抄报内容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