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主题活动设计:我和春天
故事:小花籽找快乐 1.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了解故事中小花籽找“快乐”的过程,感知“想寻找—寻找—找到”的结构;学习句式:快乐、快乐、我给大家……大家喜欢我。2.运用设问、欣赏表演等方法,感知理解故事内容。3.知道为别人做好事,让别人快乐自己也会得到快乐。 该活动是以语言活动为切入口,从中又有机渗透了科学的内涵,让幼儿在理解作品的同时了解花籽的传情方式,生动而又形象。教师将幼儿对小花籽喜爱的情感与种植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家中、幼儿园中让幼儿亲自种上小花籽,并在今后的观察活动中,丰富对春天更进一步感性经验。
诗歌:小雨点 1.学习诗歌,在音乐的衬托中,理解其快乐的情绪特征。2.运用动作等非语言化行为,表现音乐欢快的情绪,同时通过相同的动作,感知相同的语言。3.体验春天在悄悄的来临。 立春已过,天气还较冷,自然界中植物的变化不是很明显,可以把这个活动作为春天主题的切入口,通过观察记录的方式,记录春天点滴的变化,仔细体验春天在悄悄的来临。
童话:三只蝴蝶 1.感知童话故事,理解并复述出童话中花与蝴蝶的对话,丰富相应的词汇。2.通过积累迁移形象,动作和多次重复暗示的语言进行故事的学习活动。3.体验与同伴友好相处的快乐。 这个故事,虽然小朋友都耳熟能详,但在活动中仍能较专注的学习并讲述,特别是在表演部分,幼儿心里现出很强的积极性,为了满足每位幼儿的需要,教师将道具、头饰等投放至表演区,在提供给每位幼儿参与的同时,促使幼儿更加关注春天的事物。
诗歌:春天的朋友 1.学习诗歌、理解蝴蝶,小草小花和春天的关系。2.在游戏中感知、理解诗歌内容。3.有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 这首诗歌是自由体式的诗歌,语言生动,动作性比较强,适合作为表演活动的内容。在表演过程中,幼儿可以把自己对春天的认识迁移到诗歌中,再加上自已的表演,创造出新的表演内容。
表三:
集体活动内容 活 动 目 标 效 果 分 析 及 生 成 内 容
浮雕:春天 1.用压、搓、捏等方法,表现出春天的树、草、花等。2.通过观察图片、录像,感受春天的动、植物及人物活动等。3.萌发对春天美好的情感。 幼儿对用油泥表现春天较有兴趣,表现的方式上可以多样化地体现美。这样,我们向幼儿提供了玻璃瓶、彩瓶、酒瓶等,让幼儿在操作时感受不同的效果。适合本班幼儿求新鲜、多变的心理。
折纸:青蛙 1.初步学习看图折纸青蛙。2.通过比较观察,能辨别并折出青蛙的外形。3.每折一步,用手把折痕抹平。 随着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孩子们把小蝌蚪带到了幼儿园,并在观察蝌蚪的同时,开始谈论蝌蚪的妈妈。为此,我们在墙饰一角准备了一个小池塘,将孩子的青蛙折纸贴于墙上,既强化了孩子对春天动物的认识,又增强了孩子的成就感。
韵律活动:母鸭带小鸭 1.学习踵步走,能随音乐、协调地做动作。2.根据乐句为歌曲前两句创编相应的手脚动作,并用表情或动作表现出小鸭的快乐心情。3.体验与同伴共同歌唱,律动的快乐。 在韵律活动中提及了小鸭子的一些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为以后饲养小鸭子提供知识的铺垫。
歌曲:我是一只小青蛙 1.学习歌曲,掌握XX|XX X|的节奏。2.根据青蛙的生活习惯和外形特征,记忆歌词。3.能和同伴愉快的歌唱。 这个活动采用形象夸张的青蛙教具和具体形象的节奏图谱,幼儿较快熟悉歌词,很快地把握了节奏,其中还运用已经了解知识,并根据图谱的变化,迁移和改变唱歌的方式。这首歌在表演游戏《小蝌蚪找妈妈》中,丰富青蛙的表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