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气候多样》教学设计
八年级《气候多样》教学设计
一、 教学分析
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本课时是这节内容的第3课时,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特征——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这课主要在前两课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提高。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后面学习和理解外、内流河水文特征的重要基础。
教材首先安排“季风气候显著”这一知识点。这部分知识是难点最为集中的。但教材采用了不同形式呈现的方式来分散难点。关于季风的成因及冬、夏季风的特点,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等知识,教材以图像配以正文的形式出现;关于锋面雨的形成及锋面雨带的推移,教材以阅读材料的形式出现,从而降低了难度。关于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给我国带来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教材则以活动题的形式出现。关于气候复杂多样的特征,教材以图像配以正文的形式出现;关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材以阅读材料和活动题的形式出现。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我国地形与地势、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具备了阅读相关地图的能力;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本课重、难点集中,学生会有一定的困难。由于学生还不具备气压与风的运动、风向的关系的知识,所以学习季风的成因较困难。另外,有一部分学生知识迁移、分析总结的能力欠缺,学习时会感到本课内容较难。
毛广皓老师在教学中善于进行启发式教学,善于使用图表来说明问题,语言简练、准确,PPT为主的多媒体课件运用熟练。薛珊珊老师上课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课堂气氛活跃,能熟练使用多媒体课件。苏永停老师上课认真、细致,语言亲切,善于利用网络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
本节课在教室使用多媒体教学。
由于这节课的内容较难,初二学生的相关知识准备有限,分析、理解的能力还不强,再加上在教室使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所以我们的教学设计主要根据启发式、直观性、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方式,讨论法、问题法、自学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关于季风的成因及冬、夏季风的特点,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等知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设计的表格、视频展示让学生讨论,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这样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归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