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反思

:
>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反思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高中生物新课标教材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的研究、阐明了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分析了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提出了组成染色体的两种成分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这一问题,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一直把蛋白质作为遗传物质,那么,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呢?教材在此埋下伏笔,然后通过两个经典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最后列举少数生物只有RNA而没有DNA的事实,说明这些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从而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

我在设计本节课时以“自主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切实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地学习。

通过减数分裂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确了染色体在亲子代遗传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染色体和基因之间的关系,知道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而且现实中关于遗传物质的信息较多,比如DNA鉴定亲子关系,因此学生们对遗传物质是DNA不陌生,但对DNA是如何被证明是遗传物质的历程一无所知,且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有着较深的错误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纠正错误观点,并学习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根据主体性教学目标,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归宿,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限于实验条件,本节课的两个经典实验学生不能自己亲自动手,所以再讲本节课时注意配以多媒体、挂图和教材插图辅助教学,对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融合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过程,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在教学方法的设计,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支架式的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充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先建立知识框架,
>
显示更多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及反思

下一篇: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闽ICP备12022453号-17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