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和腾讯“春晚红包大战”,支付宝靠什么赢了微信?
朱雁春很快也承认,只能借助手机通信录而不是支付宝自己的社交关系——这样的形式很难玩得转。几天后,微信红包从天而降,凭借腾讯的社交优势,几乎“血洗”了整个2014年春节。微信红包有着更强的游戏属性:朋友和朋友之间你来我往,发钱的实质是情感互动、是加强关系。“而支付宝红包呢,我们经过了这两年来的三次迭代,现在的产品形态,更接近一个连接器——人和服务、商家之间的连接器。”朱雁春说。
这条意外开启的、完全不同的产品通路还要归功于马云。一年前,朱雁春开发的数字口令红包原本只是对抗微信的防御性产品,“数字对于用户来说的友好度肯定不如中文,”朱雁春说,他们当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本计划在春节后推出中文口令的功能,“结果马总在年前说,他要在除夕当晚发布中文口令红包。”朱雁春和他的团队连续奋战了两天两夜,最终让中文口令红包在春节之前顺利出台。
当马云用一个“我”字红包造成了亿万次口令输入的轰动效应,灵敏的品牌商马上捕捉到了其中的机会:在红包的口令图片上,加上自己的广告或二维码, 再依托这个坐拥4亿含金量极高的实名用户的支付宝,借势广为传播。支付宝团队紧急开发了企业红包平台,免费向品牌开放。品牌商可以把广告费变成红包,直接发给粉丝和用户。自2015年2月始,一组组带有支付宝红包口令的品牌广告图片,开始在社交媒体上轰炸。小米、百事可乐、魅族、阿迪达斯等多家知名品牌通过支付宝口令图片的方式发放品牌红包。上千万甚至上亿用户,在手机上一遍遍地输入自己的品牌广告语,再将带有品牌广告、二维码的图片分享到社交媒体进行二次传播,让参与其中的商家大呼“划算”。
虽然是无心插柳,但支付宝团队抓住了转瞬而逝的机会。一开始,支付宝红包是从被动防御型产品向商家的营销平台进化。但如果满足于一个营销平台,支付宝红包所做的,不过是简单而粗放的一次或几次触达,更何况作为营销平台,支付宝红包并无壁垒和优势可言。今年的红包大战中,手机QQ就表示要推出自己的口令红包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