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 解直三角形应用(二) 教学材料

:
>

第三课时

解直三角形应用(二)

一.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仰角、俯角的概念,使学生根据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能力目标

逐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

1.重点:要求学生善于将某些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归结为直角三角形中元素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2.难点:要求学生善于将某些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归结为直角三角形中元素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回忆知识

1.解直角三角形指什么?

2.解直角三角形主要依据什么?

(1)勾股定理:a2+b2=c2

(2)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

tanA=

(二)新授概念

1.仰角、俯角

当我们进行测量时,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做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做俯角.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仰视灯或俯视桌面以体会仰角与俯角的意义.

2.例1

如图(6-16),某飞机于空中A处探测到目标C,此时飞行高度AC=1200米,从飞机上看地平面控制点B的俯角α=16°31′,求飞机A到控制点B距离(精确到1米)

解:在Rt△ABC中sinB=

AB===4221(米)

答:飞机A到控制点B的距离约为4221米.

例2。2003

年10月15日“神州”5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当飞船完成变轨后,就在离地形表面350km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如图,当飞船运行到地球表面上P点的正上方时,从飞船上能直接看到地球上最远的点在什么位置?这样的最远点与P点的距离是多少?(地球半径约为6400km,结果精确到0。1km)

分析:从飞船上能看到的地球上最远的点,应是视线与地球相切时的切点。将问题放到直角三角形FOQ中解决。

F

<

>
显示更多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九年级数学下册29.1投影 教案

下一篇: 27.3 位似2《位似图形》教案设计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闽ICP备12022453号-17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