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池上》教学设计
:
教材分析:
本文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的儿童生活,《池上》想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偷采白莲的情景,从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一片浮萍,有动作描写,有心理刻画。诗中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小池》描绘了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荫、几片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小池风景图,表现了大自然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教学目标:
1. 学会诗中的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中“偷”“不解”的意思。
2、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导语,揭示诗题。
1.小朋友们,再过不久,池塘里的荷花就会盛开。瞧!那一朵朵、一簇簇亭亭玉立、翩翩起舞的荷花,争奇斗艳!还有一个个新鲜清香的莲蓬呢,真诱人啊!荷叶下,小鱼、小虾在欢快地嬉戏。小娃撑着小船在做什么呢? 他如此自得、高兴,究竟池塘上发生了怎样有趣的事?让我们一起走进《池上》去看个究竟吧!板书:池上。谁愿意读题目?( “池上”即池塘上。)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走进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爱国诗人。初与元稹并称“元白”,同为中唐新乐府倡导者,后又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主要作品:《赋得古原草送别》《 忆江南》《长恨歌》《琵琶行》 《 钱塘湖春行》等。
请小朋友们先借助拼音自己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全诗
>
一年级语文下册《池上》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本文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的儿童生活,《池上》想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偷采白莲的情景,从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一片浮萍,有动作描写,有心理刻画。诗中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小池》描绘了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荫、几片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小池风景图,表现了大自然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教学目标:
1. 学会诗中的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中“偷”“不解”的意思。
2、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导语,揭示诗题。
1.小朋友们,再过不久,池塘里的荷花就会盛开。瞧!那一朵朵、一簇簇亭亭玉立、翩翩起舞的荷花,争奇斗艳!还有一个个新鲜清香的莲蓬呢,真诱人啊!荷叶下,小鱼、小虾在欢快地嬉戏。小娃撑着小船在做什么呢? 他如此自得、高兴,究竟池塘上发生了怎样有趣的事?让我们一起走进《池上》去看个究竟吧!板书:池上。谁愿意读题目?( “池上”即池塘上。)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走进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爱国诗人。初与元稹并称“元白”,同为中唐新乐府倡导者,后又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主要作品:《赋得古原草送别》《 忆江南》《长恨歌》《琵琶行》 《 钱塘湖春行》等。
请小朋友们先借助拼音自己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全诗
>
显示更多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