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案与反思

: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2.过程与方法
(1)根据地球公转的特征做模拟实验。
(2)在模拟实验中,根据地球仪上杆影的长度变化和古人的观察结果,判断四季的形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四季的形成原因,体会到地球的运动与四季的变化息息相关,从而对生活中熟悉的各种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教学重点】
四季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
根据地球仪上杆影的影长解释四季的的变化。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模拟实验法
【课前准备】
立杆、地球仪、灯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视频:《一年四季变化的树》
四季交替,年年循环,这是我们都熟悉的现象,那么,四季是怎么形成的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二、探究新知
我国古代人们研究四季的方法:立杆测影,并将其测量的结果公布出来。杆影的长度将作为研究四季的一个已知条件,用来判断季节的依据。
古人的观测记录
不同季节 时间 影子长度
春季 正午 影子适中
夏季 正午 影子最短
秋季 正午 影子适中
冬季 正午 影子最长
我们也来模仿古人的做法,做一个模拟实验。
(一)模拟实验
实验名称 判断季节
实验器材 灯、地球仪、立杆
实验步骤 在四个地球仪中间放一盏灯当作太阳,在公转轨道上确定A、B、C、D四个方位,调整地轴倾斜指向北方,在北半球同一地点上都立一根标杆,标杆正对太阳(正午时间),观察地球仪上标杆的影长。
实验要求:地球公转,地轴是倾斜的,倾斜的方向应当保持一致。
出示地球公转示意图
我的观察记录
公转地点 杆影长短 季节判断 温度
A 5cm 春分 暖和
B 2cm 夏至 炎热
C 5cm 秋分 凉爽
D 12cm 冬至 寒冷
实验发现:
A、C点长度基本一致,较长;B点长度最短;D点长度最
>
显示更多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地球在公转吗》教案与反思

下一篇: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案与反思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闽ICP备12022453号-17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