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六年级语文(上)教案 第四单元14 安塞腰鼓 (苏教版)

:
>

14。安塞腰鼓

【教材分析】

这是第十一册的第十四课,是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著名散文家刘成章先生撰写的一篇富有诗意美的散文。

作者通过一群朴实得像红高粱一样的茂腾腾陕北后生在黄土高原上展现的壮阔、雄浑、激越、豪放的腰鼓场面的描写,展现了中华民族古老淳朴的民间文艺风情和生生不息、激越澎湃的活力,传达出勃发的生命激情,是对我们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抒发了中华民族挣脱了束缚与羁绊、闭塞与保守后的欢乐和痛快、思索和追求,对学生的精神世界影响深远。

《安塞腰鼓》语言铿锵有力、句式变化多样、修辞手法多样化、感情激烈奔涌。作者通过宏大的场面、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激越的鼓点、反复的咏叹、尽情的赞颂,来表现对生命的诗意理解,对时代的审美感受,对民族家乡的真挚热爱。这种腰鼓是陕西地区所特有的,具有浓烈的乡土风味。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一民族艺术奇葩,品味语言,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

整篇散文共三个部分,以击鼓的前中后为线,第一部(1-4段):写安塞腰鼓舞动之前的情态。第二部分(5-27段):写安塞腰鼓的舞姿和鼓声是生命的赞歌和力量的赞歌。第三部分(28-30段):写安塞腰鼓戛然而止后的寂静。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他们大多数没有见过腰鼓表演。所以仅仅通过文字让学生感悟这种民族艺术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很有必要运用信息技术,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打破传统的“一书、一板、一粉笔”较为枯燥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的教学环境,将图片、音频、视频等引进课堂,将美妙的音乐、动人的画面、逼真的场景一一呈现给学生,让遥远的安塞腰鼓真正走进课堂,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并进而创造美。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先行组织者策略,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策略的综合运用。在教学中遵循以能力为主线,以发展为主旨的原则,教学中注意教给学生学法,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习惯,并通过行之有效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文中注音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4、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
显示更多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最新六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16草原教案(苏教版)

下一篇: 最新六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12姥姥的剪纸教案(苏教版)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闽ICP备12022453号-17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