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设计
1、教学资源分析 采用多媒体课件,导学案进行教学。 2、教学内容分析 在初中阶段,不等式位于一次方程(组)之后,它是进一步探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内容。不等式的研究从最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开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相关概念是本章的基础知识。解任何一个代数不等式(组)最终都要化归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因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是一项基本技能。另外,不等式解集的数轴表示从形的角度描述了不等式的解集,并为解不等式组做了准备。本节内容是进一步学习其他不等式(组)的基础。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解一元一 -
七年级第一学期数学绝对值与相反数教案
一、创设情境 根据绝对值与相反数的意义填空: 1、 -5的相反数是______,-10.5的相反数是______, 的相反数是______; 2、 |0|=______,0的相反数是______。 -
七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人教版)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自己担任七年级数学,该班共有学生46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 -
七年级第一学期数学复习提纲
1.1 正数与负数 ①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 ②负数: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与正数具有相反意义。 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唯一的中性数。 注意:搞清相反意义的量:南北;东西;上下;左右;上升下降;高低;增长减少等。 -
七年级上册数学合并同类项说课稿(冀教版)
(一)地位、作用 本节课在学习了单项式、多项式及其有关概念之后,以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其运用为教学内容。合并同类项是整式运算的基础,而整式的运算对学好初中数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七年级下册数学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教案(北师大版)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体验过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够做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学生已接触了不确定事件,前面两节课通过活动感受了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为进一步了解计算一类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方法、体会概率的意义奠定了知识技能基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感受到了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必要性和作用,获得了从事统计活动所必须的一些数学活 -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教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能由频数分布表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2.能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说出该矩形数据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3.会用数据描述现实世界. -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2直方图学案(新人教版)
10。2 直方图 【学习目标】 使学生认识描述数据的另一种统计图——直方图,通过事例掌握用直方图的几个重要步骤,理解组距、频数、频数分布的意义,能绘制频数分布图。 【学习重难点】 1、数据整理的几个重要步骤。 2、对数据的分组及频数分布表及直方图的制作。 【学习过程】 一、 自主学习 -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1统计调查第2课时抽样调查学案(新人教版)
第2课时 抽样调查 【学习目标】 了解总体、个体、样本及样本容的概念以及抽样调查的意义,明确在什么情况下采用抽样调查或全面调查,进一步熟悉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学习重难点】 1、对概念的理解及对数据收集整理。 2、总体概念的理解和随机抽样的合理性。 【学习过程】 -
七年级数学下学期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1统计调查第1课时全面调查教案2(新人教版)
一、 学习目标: 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 2、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并体会表格在整理数据中的重要作用;会画扇形图,并会用扇形图描述数据。(重点、难点) 3、体验统计图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图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