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册《声声慢》教学反思
高二语文下册《声声慢》教学反思
《声声慢》是高二必修四“笔落惊风雨”中的一篇课文,是李清照晚年的重要代表作,也是一篇词情凄清,催人泪下的千古名篇。李清照通过这首词不仅写出了词人的情感历程,也是写出了暗含在她心中的时代苦难。感情深婉细密,耐人寻思、品读。所以为了让学生能真正感染到那种愁情,我把《声声慢》的教学重点定位为:通过朗诵,让学生品味这首词的情感;通过理解词中常用意象,把握作者愁情。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首先,通过朗读让学生初步体会这首词的情感;
接着,在朗读的基础上加深对这首词的理解,真正走向《声声慢》的更深处。此处是本课的重要环节,通过鉴赏学生感悟最深的句子来实现。
然后分析愁的内涵,加深学生对李清照的“愁”的理解
最后通过学生自己总结概况词的抒情方式,学会借助意象来传情达意。
回顾这节课,我觉得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但是自我反省,还有很多不足:
1、课堂时间控制不好。教学环节是精心设计的,但因为上课时有点紧张,有疏漏。在读的环节花费时间过长,使得一小节课过去了还没有进入正题,进而导致后面的意象分析时间太赶。
2、在语言表述上不够准确。如将这首字词的字面意思不难理解说成了内容不难理解,给学生造成错觉。
3、在学生回答时,我对于学生的一些回答点拨的不够到位,例如有学生提到了叠词,可我仅仅只是从内容上进行引导,忽略了这一手法的效果分析。
4、课堂上我的反应不够灵敏,应对学生的回答语言显贫乏,单一,对学生的个性品读,不能给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只泛泛而谈,做不到一针见血。同时不能抓住学生回答中的关键点,生成问题,缺少启发。
5、课堂容量太小,效率不高。整堂课能让学生掌握的知识太少,缺少鉴赏技巧的方法指导,对于学生能力提升没有多大帮助。
其实,本堂课我自己是不太满意的,但也让我思考了很多:语文教学还是要读透文本,对于一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