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我爱这土地》教案(第2课时)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我爱这土地》教案(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本诗的主要意象“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象征意义,感受作者潜涌在诗歌文字之下的深沉情怀。
2.体会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学情诊断
1.导入:“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中国人自古就有深厚的恋土情结,土地在国人的心目中是神圣的。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我爱这土地》这首诗,大家朗读得很精彩,背诵得也很熟练,这节课我们来深入分析一下这首诗。
2.思考:
(1)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悲怆、沉郁(深沉)。
(2)你觉得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对祖国的爱。
(3)诗人是通过什么形象来表达出内心情感的?在结构上,第一、二节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学生讨论后汇报,师生对话,教师加以引导,汇总答案:
第二节运用了设问的修辞,一问一答。表达出诗人对祖国深沉的热爱之情。升华主题,深化感情,呼应标题。这两节诗都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可看作是感情的迸发,感情的升华,让读者更能感受到这种真挚的感情。
(4)诗歌中有两处省略号,可否加以修改?如:把第一个改成逗号:把第二个改成感叹号。
学生思考后集体讨论,教师指导得出最佳答案:
第一处省略号能表现出诗人对光明的未来的向往,用省略号更能体现出向往之意。
第二处省略号在结尾,更能体现出诗人对祖国的爱意犹未尽,绵绵不绝,更加深沉,而不是激昂的戛然而止。
2.播放背景音乐,全班再次深情地朗诵诗歌。
【设计意图】以学生活动为主,启发学生设身处地用“心”去读、去品味、去联想和想象诗中的意境,去感悟、探究诗歌中所深蓄的情感及意义,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及审美情趣。
第四阶段:拓展延伸
而今,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我们感谢祖国,我们更热爱祖国。请大家仿照《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歌的形式,描写并抒发我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1.播放影片,激发学生展开联想,并引导学生用以下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