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科学(上)比较与测量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教科版)
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教材简析】
在第四课中,学生已经发现当使用不同的物体测量时,测量结果大不相同,没有比较的意义;而使用同一个物体测量,其结果才有可比性。所以在本课中,将引导学生选择同一个物体作为标准单位来测量,体验统一使用标准物测量带来的公平与方便。事实上,选择任何一个物体作为全班的标准物都是可以的,但使用小立方体作为标准物有更多优势----1.小立方体的每一条边等长;2.可重叠组合;3.可测长度,也可测量高度;4.10个一组方便计数;5.小立方体的边长接近1CM,非常接近国际标准单位。
本节课将选择同一物体进行测量,全班统一使用小立方体作为标准物。小立方体的优势学生可在探究环节中慢慢体会,也能在解决测量中的实际问题时得以显现。这样测量出来的结果同学之间进行比较要容易得多,使比较有了实际的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的学习经历为第5课的教学打下了基础。第5课中,学生使用统一的标准单位小立方体进行测量,学生会明白使用统一的标准单位能使测量结果有可比性,方便表达和交流。当学生们粘接叠加立方体时,他们将发现立方体是一种更具优势的工具,可测量水平长度,还可测量竖直高度,还可以十个为一组方便测量和计数更长的物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方便信息交流。
2. 小立方体可以组合成较长的工具,测量长的物体时更方便测量和计数,也更准确。
科学探究目标
1. 学习预测事物的长度。
2. 使用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运用十进制计量大数量的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1. 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2. 能关注同伴的测量结果,对于不同的结果能进行分析。
3. 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体验统一计量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2.通过选择标准单位进行测量,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