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咏怀古迹(其三)》教案设计

:
>

高中语文必修三《咏怀古迹(其三)》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诗中塑造的昭君形象 
②掌握诗中所用技艺和手法 
2.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围绕中心分析细节材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如何正确对待挫折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王昭君的形象 
2.深入理解杜甫在诗中的情感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赏析诗文: 
(出生地:昭君村)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1.释“壑”“赴”“荆门”“尚”“明妃”。 
“壑”:山谷,山沟。 
“赴”:奔向,投向。 
“荆门”:山名,位于湖北枝城市西北,东眺武汉,西临三峡,南望潇湘,北通川陕,素有“荆楚门户”之称。 
“尚”:还有。 
“明妃”:王昭君,西晋时因避晋文帝司马昭讳,改为明君、明妃。 
2.赏析“赴”字之妙。 
诗人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这里则用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 
3.明人胡震亨评注的《杜诗通》就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大家认为如何?请依据下文并结合王昭君的生平,谈谈自己的看法。(放在赏析全诗后再解决) 
清人吴瞻泰的《杜诗提要》则又是另一种看法。他说:“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始产一明妃。说得窈窕红颜,惊天动地。”意思是说,杜甫正是为了抬

>
显示更多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标签: 咏怀古迹

上一篇: 高中语文必修四《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优秀教案

下一篇: 高中语文必修三《咏怀古迹(其三)》创新教案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闽ICP备12022453号-17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