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
-
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案 3《雨的四季》
3 雨的四季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知各种“雨”的形象。 2.品味本文诗化的语言,学习联想与想象的方法。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
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案 2《济南的冬天》
2 济南的冬天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积累文中优美语句。 2.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品味精美的语言。 3.学习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情感。 第1课时 -
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案 1《春》
1 春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理清行文思路。 2.品味优美语句,揣摩关键词句,深入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 3.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第1课时 -
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案 第二单元 5 黄河颂 第1课时 (新人教版)
5、黄河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字、词的积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 2、培养热爱祖国的热情。 教学难点: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
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案 第二单元 5 黄河颂 第2课时 (新人教版)
5 黄河颂 第2课时 一、 检查内容研讨结果,进行内容赏析 (一)序曲 师问:文章从结构上共分为几大块? 明确:两块。第一段是朗诵词也就是序曲部分,第二段是歌词即文章的主体部分。 在第一段中,朗诵词开宗明义的说出了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伟大坚强 读朗诵词 板书:序曲 赞美黄河伟大坚强 主体 师问:黄河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请问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 明确:拟人。 -
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案 第二单元 6 最后一课 第1课时 (新人教版)
6 最后一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这样,才能更好体味和推敲作品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写法。 2、情感目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通过这课两个主人公的分析,不失时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非常自然地把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3、能力目标:在学习本文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 -
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案 第二单元 6 最后一课 第2课时 (新人教版)
6 最后一课 第2课时 [教学要点] 1.通过韩麦尔先生语言、动作、神情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的心情,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精神。 2.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和某些学生不易理解的环节。 3.注意省略号、破折号以及某些感叹号所表示的意思。 -
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案 第二单元 6 最后一课 第3课时 (新人教版)
6 最后一课 第3课时 [教学要点] 1、讲读第24-25节,归纳本文的中心。 2、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平凡的材料表现重大主题的。 3、理解本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
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案 第二单元 7 土地的誓言 第1课时 (新人教版)
-
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7土地的誓言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7《土地的誓言》第2课时 一、问题讨论: 1、第一段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物产?你认为有必要列举那么多吗?删去一半如何? 碧绿的白桦林、奔流似的马群、蒙古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煤块、赤色的足金、悠远的车铃等等;有必要,删去不好,因为这些都是关东大地的代表事物,代表着关东大地的特征,它可以使读者充分了解关东大地,感受关东大地的美丽富饶,也可以唤起读者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