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案
: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
3、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体会“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会用假设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教学难点: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3页情境图“大约在1500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了一道数学趣题——“鸡兔同笼”问题。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谁知道这道题讲的是什么意思?
指生回答: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2、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鸡兔同笼”问题。(板书课题)也就是中国古代的趣味数学题“雉兔同笼”问题,“雉兔同笼”问题曾飘洋过海,传到日本、欧洲等国,对世界各国的文明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可以化繁为简,把数字改小一些。
课件出示:“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师:题上都告诉我们哪些数学信息?结合生活常识,你还能说出那些隐藏的信息?
让学生理解
>
四年级数学《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
3、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体会“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会用假设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教学难点: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3页情境图“大约在1500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了一道数学趣题——“鸡兔同笼”问题。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谁知道这道题讲的是什么意思?
指生回答: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2、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鸡兔同笼”问题。(板书课题)也就是中国古代的趣味数学题“雉兔同笼”问题,“雉兔同笼”问题曾飘洋过海,传到日本、欧洲等国,对世界各国的文明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可以化繁为简,把数字改小一些。
课件出示:“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师:题上都告诉我们哪些数学信息?结合生活常识,你还能说出那些隐藏的信息?
让学生理解
>
显示更多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