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与山庄
祖父与山庄
李顺民
在那饥贫的年代,人们追寻肥沃的土地耕作,逐而扎根落户。相对于早先居住的家园故土,后来定居生活的地方叫山庄。
孩提时,常听母亲说起,祖父生活在山庄里,那里还有我的三位叔父。那时,没有走出过村庄,也不知道祖父的山庄究竟在什么地方?因而,山庄在我的心里很神秘,一直想象着山庄的模样。
解放前,祖父肩挑小货扁担起家,常在隆德县山河镇的街道里跑集。等后来,手里攒了些钱,就在沿街置办了三间铺面,转办染坊。集镇大都立于三岔路口,山河镇的集市也处在这样的方位上。街道里摆摊做生意的多是庄浪人,很红火。
离山河镇不远,有个地方叫菜子川。是不是那地方种菜子收成好,老百姓常种菜子,慢慢叫成这个名字。我一直这样揣测。村子在小六盘山根底下,顺着山坡绵延而下的走向,大片大片的土地平展展地铺开,黑色的壤土层,庄户人称之为鸡粪土,肯长庄稼,粮食收成高。大片整块的土地惹人羡慕,那些在山河镇做生意的庄浪人,手里有了余钱,一个个照样子,在菜子川里置买土地,建修房院,落户到村里。从此,女人们耕田种地;男人们经营商铺。菜子川成了他们的落脚点,也就是他们的山庄。虽然在山庄里挖家业,但他们还牵念着故土。
祖父鼓足劲头,一次打成三道新院,留待分家另过后叔父们居住生活。从此,祖父领着三个叔父定居在菜子川。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姓人家落户,菜子川成了花户庄,有姓朱、姓杨、姓李、姓刘,近十来家姓氏。
那时,外祖父家有几棵盛果的核桃树。每年上冬,外祖父吆着牲口,驮着炕干的核桃,星夜兼程,赶到山河镇卖高价。祖父碰到了卖核桃的外祖父,一听说外祖父家离故土老庄不远,就觉得很亲近,以乡邻相待。常常叫着外祖父,到菜子川里住宿。每一次,外祖父都要给祖父家掏上两碗核桃,说是让小孩们改个馋嘴儿。长此以往,两个人相熟起来,后来还成了儿女亲家。
解放前,祖父的店铺从天水进货。鸡鸣三巡,祖父带着雇工出门赶路。天黑乌乌的,山林里一棵又一棵的树,猛看上去,像是眼前站着一个人,吓得他们头皮发麻,浑身冒冷汗。黑夜里,他们提高嗓门,拉着话,说东道西,不停地打咳嗽,吸着旱烟,壮胆赶路。天亮了,麻影子和心中的胆怯一同散去。中途在秦安住店,第二天才赶到天水。来来去去四天时间才能进一趟货。多少年,祖父靠双腿跑生意,养活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