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优秀教案

:
>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3.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

4.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的历史作用。

5.学会从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的角度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赤壁之战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教学策略

1.图示教学法。采用图示法,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三国鼎立形势图》以外,用图片再归纳、概括三国鼎立的重大历史事件。

2.表格归纳法。指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概括提炼出基本的知识要点,通过表格,整体把握全部或部分历史知识。如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通过下表对这两次战役进行比较:

src=http://up.5ykj.com/before/jiaoan/201811/20181125114043769.png

3.识图教学法。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插图,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如运用“曹操赤脚迎许攸”图可看出曹操重视人才。根据“曹操慌忙逃跑”图,结合苏轼《前赤壁赋》所描绘的情景,讲述双方交战的经过,体会战争的壮观场面。运用“三国鼎立形势图”,一是了解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的概况;二是说出当今的地域省份;三是讲述三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特色。

4.情景模拟法。通过历史情景模拟,加深对历史现象及历史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如探究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击败袁绍的原因,可让四个学生分别扮演袁绍、袁绍的一个谋士、许攸、曹操,通过历史剧场:①学生先自我介绍; ②老师作旁白,学生表演; ③袁绍和谋士的对话 ;④曹操和许

>
显示更多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标签: 三国鼎立

上一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下一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闽ICP备12022453号-17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