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用长度单位解决问题》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用长度单位解决问题》教案
第5课时
课题:用长度单位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P7及练习一第8、9、10、1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类比、观察,学会如何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想象、猜测、推想、对比等,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前面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长度和1米的长度吗? (学生用手比划。)
教师口头出题,学生比划: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
小结:厘米和米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那么,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课
1.教学例8
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
教师谈话:(多媒体课件出示旗杆。)同学们看,这是我们学校的旗杆,你知道它的高度是多少吗?(让学生猜测。)
降低难度:这样猜测范围太广了,老师给同学们提个问题: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l3米?(小组讨论、汇报)
引导:方法一:假设推理
l厘米只有这么长,(用手比划)那么13厘米就只有这么长,旗杆不可能这么短,所以是13米。
方法二:估测法。
我们大约是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把旗杆的高度和我们的身高对比一下,10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 &n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