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成长不是惊心动魄的
白岩松的儿子也是一个书迷。快小学毕业时,白岩松的孩子迷上了金庸,并一口气读完了金庸全集。之后,孩子便对清朝、明朝的历史来了兴趣,便去找这方面的书看。此外,孩子像白岩松一样也喜欢上了摇滚乐,但白岩松对此没有丝毫的紧张,“可能很多人会认为这不是瞎听吗,有什么用?但是,他在听摇滚乐的过程中,每天翻译一首歌词,英语水平上升得很快。”
谁的成长不是惊心动魄
对于孩子的兴趣,白岩松也从不去刻意地培养,“只有让孩子自由,才能成长得更快。”如今,孩子的兴趣、爱好基本上都是“耳濡目染”的结果,白岩松喜欢看球,孩子也爱看球,白岩松是阿根廷的球迷,孩子小名则叫巴蒂。
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白岩松对孩子兴趣的支持近乎于“纵容”。曾有一次,在第二天有课的情况下,他同意孩子在头一天半夜看球,结果是孩子次日放学回家骄傲地告诉他:“我们班没有任何人敢这样。”如今,孩子已经晋升为一支民间球队的队长,白岩松对此有说不出的“开心”。
同样地,白岩松并不认为“看球是瞎看,没啥用”,这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白岩松举了个例子,孩子最喜欢的是曼城队,有一场事关曼城队夺冠的比赛,同样是在夜里看。在比赛接近尾声时曼城队还是1:2落后,但就在最后的四五分钟,奇迹出现了,曼城补时3分钟连人两球逆转,夺冠!
“请问在人生中,哪有这么好的机会,让孩子感受到不放弃,结果可能会发生改变的例子。课堂上给不了。”因此,即便是在那天,孩子一直到两三点还没睡,但白岩松相信,孩子第二天上课一定比往常更认真。
白岩松相信这样一句话:阅读打开世界,但是运动让人更早地体验到分享、团队精神以及胜败的意义。
外界通常对白岩松有一个误解,就是作为一个全国人民都熟知的“国脸”,他应该不是一个好父亲,他那么忙,哪来时间陪孩子,又拿什么影响孩子?”
白岩松对此不置可否,但他举了个例子,他家里住顶层,每到晚上坐电梯回家。上了顶层后,他都会摁下“1层”,让电梯下去。因为晚上的大多数人都是回家,如此方便其他回家的人,缩短等待时间。后来,白岩松发现,以后每晚回家,孩子非常自然地也有了这个习惯,而他从未跟孩子说过“你该怎么怎么做”的话。
“家长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角色,所谓言传身教,你认为这个年龄的孩子,你天天摁在这儿,跟他讲大道理有用吗?”白岩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