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相框
一幅相框就是一部家族史,浓缩着家族曾经的温馨和荣耀,融入心田,成为永久的记忆
微信朋友圈里,一位校长朋友发了一则信息:老家老屋子墙上挂着一个镜框,镜框里有一张奖状,母亲说,这是父亲生前做的。快40年了,虽然老屋子翻盖了数次,但奖状依然挂着我们的一丁点成功都会给亲人带来喜悦和希望。后面附带一张照片,正是镜框里的那张奖状。奖状二字上方,一组红旗中间簇拥着一团黄色的圆,圆中间缀着一颗红色的五星,一看就是那个年代最常见的样式;奖状二字下方,是两行秀丽的行楷:同学在这次公社汇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特发此状,以资鼓励。汪潦小学,一九七八年四月二十七日。
多年光阴逝去,奖状因了镜框的保护,依然光亮如新,具有了收藏价值。最让年过半百的校长珍惜的不是奖状本身,而是自己一丁点成功都会给亲人带来喜悦和希望的那份感慨。当年还是小学生的他,汇考成绩优异带来的快乐,也许还远不及父亲的欢喜吧。如果当年就能充分理会父亲的这一份喜悦,自己少年时代的学习会不会更发奋刻苦呢?
相框除了放奖状,更多的是盛放照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照相在农村还是件奢侈的事,相片也就显得极其珍贵。于是几乎家家堂屋的墙上都挂着至少一幅镜框。客人进屋,寒暄过后,虽然主人端上茶水瓜子,一再让座,但客人大多坐不住,尤其是孩子们,总要好奇地走到相框下,细细地端详,瞅瞅这个望望那个,不时地问这问那。相框中大多有孩子百日的照片,有以黄山松为背景的夫妻结婚合照,有老人做寿时的全家福,更有远在异乡的游子大多是当兵在外,离家时母亲叮嘱最多的就是,到了部队上,一定要寄一张照片回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