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故乡》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14故乡
【教材分析】
《故乡》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小说。本文以“我”回故乡为线索,运用对比和多种描写手法来着重刻画闰土和杨二嫂的巨大变化,揭示封建社会对人民的压迫,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新教材入选这篇小说,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学习阅读小说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对比的描写方法的能力,品析文中富有内涵的语言,领悟文章内涵,从而获得人生真谛!
【教学目标】
1.勾画关键语句,理清小说情节,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
2.反复品读重点语段、词句,赏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3.通过交流讨论,在对比中探究作品的多元主题。
【预习提示】
1.日积月累
(1)我搜集的资料(课文作者、写作背景)
(2)我积累的字词(字音和字形)
2.边读边悟
(1)课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以此为基础理清文章脉络。
(2)文中作者塑造了那些人物?主人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3)曾经是那样充满生气的闰土,人到中年却活得这样麻木、悲惨,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4)读完全文,我的阅读感受是:
3.学贵有疑
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为什么鲁迅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呢?这又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近“故乡”,去看看故乡的人和事。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小说的叙事线索是什么?结合线索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
要求:阅读时抓课文中的时间、地点等转换词语。
明确:小说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
第一部分(1~5段),写的是故乡的萧条景象,“我”的复杂心情,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
第二部分(6~77段),写“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重点写了闰土的变化;
第三部分(78~88段)写“我”离开故乡时的种种感触,表达我追求新生活的执著信念。
三、品读课文,对话文本
(一)请学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具体的句子,回答以下问题:
1.“我”在回故乡的途中见到了什么?
2.“我”为什么回故乡?回故乡的心情怎样?
3.找出文章刻画的人物,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