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试题
-
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练习题
1、通电螺线管两端的磁极性质决定( ) A.螺线管的匝数; B.电流方向; C.螺线管内是否有铁芯; D.电流强度。 -
八年级下物理期末试题
八年级下物理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30分) 1.有关电能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节日彩灯把电能转变为光能 B.电动机主要把电能转变为动能 C.电热器把电能转变为热能 D.电炉主要是把电能转变为光能 2.在日常生活中,符合安全用电常识的做法是( ) A.用湿抹布擦电灯泡 B.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金属外壳不接地 C.发生火灾时首先切断电源 D.保险丝烧断后,可用铜丝代替保险丝 -
八年级物理期末测试模拟试卷2
八年级物理期末测试模拟试卷2 一、填空题 1.力是 的作用,物体间的力作用是 的。 2.放在地面上的大石块受到 力和 力的作用, 是受力物体____________和 是施力物体。 3.物体由于地球的 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它的方向是 。 4.用力推门,把门推开,在不同位置推开,所用力大小是不同的,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还跟力的 有关。 5. -
八年级物理期末考试卷
八年级物理期末考试卷 一、基测试题(填空题每空1分,单选题每题2分,共55分) 1.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是这样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振动,再经过听小骨及其它组织传给____,最后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音乐家贝多芬由于耳聋的障碍他只能采用_____方式感知声音。 2.下列减弱噪声的措施中:A、市区里绿化植树;B、市区内汽车禁止喇叭鸣笛;C、工厂里操作机器时工人戴上耳塞;D、汽车的发动机加消声器。以上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的是____;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____;属于在入耳处减弱的是____ -
八年级物理期末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填在表内.) 1.19世纪末叶,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将人们的视线引入到原子的内部。由此,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关于原子结构的模型,通过学习,你认为原子结构与下列事物结构最接近的是 A、西红柿 B、西瓜 C、面包 D、太阳系 2.下列实例与所利用的物质物理属性不相符的是 A. 电线的线芯用铜做------因为铜的导电性好 B. 毛皮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引碎纸屑------因为塑料尺有磁性 C. 水壶 -
八年级物理期末质量评价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日光灯用久了以后,灯管两端会出现黑斑,这些黑斑是钨丝中的钨( ) A、汽化而成 B、先升华后凝华而成 C、升华而成 D、先汽化后凝华而成 2、地球赤道全长40076千米,若用速度为250米/秒的远程大型客机沿地球赤道航行一周,需要的时间是:( ) A、160.3小时 B、160.3天 C、44.5小时 D、0.445小时 -
八年级物理期末综合测试卷
八年级物理期末综合测试卷 (总分:100.0 考试时间:127分钟)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 一、单选题: 本大题共20小题, 从第1小题到第20小题每题2.0分 小计40.0分; 共计40.0分。 1、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流表示数为0.5A,电流表示数为0.8A,L是标有额定功率为6W字样的小灯泡,刚好正常发光,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物理复习试题
八年级物理期末复习试题 命题人:杨庆山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现象中可以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说法错误的是( ) A.早晚影子长,中午影子短 B.木匠检查木板是否直,总是闭上一只眼,另一只眼沿木板的长度方向看去 C.圆形鱼缸中放大的金鱼 D.树林中的光斑 2.在河岸上用手电筒照向平静的河面,进入水中的光( ) A. 速度变小,光路向下弯折。 B. 速度变小,光路向上弯折。 C. 速度大小,传播方向都不变。 D. 速度变小,传播方向不变。 -
八年级下期物理期末模拟试卷
八年级下期物理期末模拟试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普通手电筒中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_______V,电视机需要接在 V的电压下才能工作。 2、我们把磁场中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______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这一点磁场的方向。 3、手机上使用的锂电池标有“3.6V 900mA.h”,请估算出这种电池可储存的电能是_______J. 4、两只定值电阻,甲标有“15、1A”,乙标有“20、1.5A”。把它们串联起来使用,连入电路的总电阻最大为 ,电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压为 V。 -
八年级(第二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2.下列每个选项都有两句话,其中两句话意思最接近的是 A. 柳絮因风起; 为有暗香来 B. 坐井观天; 猴子捞月 C.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一个巴掌拍不响; D. 未见其人听其声; 乡音无改鬓毛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