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耳山景区导游词
现在,我们来到了马耳山景区有名的景点“永隆寺”。永隆寺又称为“影龙寺、隐龙寺”,永隆寺始建于汉代,光绪十二年重修,后毁。在马耳山风景名胜区的众多景点中,永隆寺以其鲜明的建筑特点和传奇色彩,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当年刘秀被乱兵追击,躲到马耳山永隆寺中,被寺前一棵带刺的槐树刮住了衣服。刘秀慌乱之中呵斥道:“不要刮我的龙袍!”树上的刺应声消失。改寺因此而改名为“影龙寺”。到了清朝,乾隆下江南,途经马耳山,遭遇劫匪。慌乱之下,乾隆躲到影龙寺里。刚进庙门,一只大蜘蛛迅速吐丝结网,把门封住。劫匪追至此,见寺门上结有蛛网,以为无人进寺,遂去。乾隆得以无恙。临走,将寺赐名“隐龙寺”。传说虽然无稽可考,从中却可以看到当地人对永隆寺深深的自豪感。
永隆寺历经两千多年,因天灾人祸,多次被毁,又多次重修。清末一次重修,是在光绪十二年(1886)。今有“重修碑记”存世。据老人讲,当时寺庙有两排建筑,总面积约100平方米,前排供看庙人居住,后排供奉一尊石头弥勒佛,因而该寺也称佛爷庙(当地人称石佛为“趺爷”)。1947年,庙宇被毁,石佛被长埋于地下。
2003年,在首批恢复修建的景点之中,隐龙寺被列为重点项目。寺庙建在原址的东南方向约1千米处,坐落在姑子庵岭的东山坡上,其东侧200米远处就是著名的“龙王泉”。该寺重修时,依据史料,恢复原名“永隆寺”,寓“天地永泰,事业兴隆”之意。重修后的永隆寺坐西朝东,南北宽约40米,东西长约70米,红墙红门,建筑宏伟。寺前为一停车场。大门朝东,门的两侧外墙上,左写“阿弥陀佛”,右书“禅武圣地”,八个大字遥远可见。大门上方是刘炳森书写的“永隆寺”匾额,门下有54级石阶。石阶两侧有两个大石狮子,扶手上刻有14朵莲花。寺的西边有后门,有道路可直通姑子庵山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