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竹里馆》教学设计

:
>

七年级语文下册 《竹里馆》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又重新确定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诗歌一般片言只语,要想充分感受其中深厚的情感与丰富的旨意,需要反复的诵读。当然这样的诵读不仅仅是一遍遍对诗歌内容的重复上,最重要是从情感、节奏等多层面拿捏作者创作时的体验,这样,文字与读者有了一种心理上的亲近。接下来,顺势利导,引领学生进行对诗歌所呈现的画面的想象中,有了具象的思维,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变得清晰起来。所以,这节诗歌赏析课,我准备以读、赏为主。“读”是酝酿一种氛围,“赏”是获得感性的解读,那么,之后的感悟与品味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师领读、学生齐读等多种诵读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诗歌,获得一种感性认识。


2、在诵读的基础上,借助资料,让学生对诗歌的创作背景、内容意蕴有一种丰厚的认识。


3、热爱诗歌,热爱中国雅致隽永的古典文化,从而爱上诗意的美好生活。


三、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同学们,苏东坡曾这样评价王维的诗歌:“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人王维的《竹里馆》,看看这里面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画?


环节一:读


1、范读、生跟读。


2、教师从韵律、词义、情感等角度指导学生朗读。


3、找同学读,齐读。


4、出示问题:通过反复朗读,我们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环节二:赏


1、引导学生把诗歌内容中所涉及的竹林、琴、诗人王维、明月等内容一一找出,以艺术板书的形式呈现。


2、补充“竹”的资料(如下),并提问:通过这些关于竹的诗歌,以及诗歌中的“明月”、“琴”等内容,思索:这幅画呈现

>
显示更多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标签: 竹里馆

上一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春夜洛城闻笛》教学案例

下一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卖油翁》教学反思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闽ICP备12022453号-17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