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业(共8套新人教版)
:
夯实基础巩固知识
预习自测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 同 避 [释] 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 同 辨 [释] 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同 德 [释] 感恩、感激
与 同 欤 [释] 语气词
(4)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同 向 [释] 先前、从前
2.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 同“欤”,语气词 " )@"呼尔而与之" ▁(" 动词,给 " ))┤
(2){■("所欲有甚于生者 " ▁(" 比 " )@"万钟于我何加焉" ▁(" 对 " ))┤
(3){■("二者不可得兼 " ▁(" 获得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同“德”,感恩、感激 " ))┤
3.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按要求默写填空。
(1)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一直保持这种心的句子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人皆有之 , 贤者能勿丧耳 ”。
(2)在文中承上启下,从人们熟知的生活现象谈起的句子是“ 一箪食 , 一豆羹 , 得之则生 , 弗得则死 ”。
(3)与《礼记》中记载的“不食嗟来之食”的典故意思一致的句子是“ 呼尔而与
>
9 鱼我所欲也《孟子》夯实基础巩固知识
预习自测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 同 避 [释] 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 同 辨 [释] 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同 德 [释] 感恩、感激
与 同 欤 [释] 语气词
(4)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同 向 [释] 先前、从前
2.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 同“欤”,语气词 " )@"呼尔而与之" ▁(" 动词,给 " ))┤
(2){■("所欲有甚于生者 " ▁(" 比 " )@"万钟于我何加焉" ▁(" 对 " ))┤
(3){■("二者不可得兼 " ▁(" 获得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同“德”,感恩、感激 " ))┤
3.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按要求默写填空。
(1)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一直保持这种心的句子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人皆有之 , 贤者能勿丧耳 ”。
(2)在文中承上启下,从人们熟知的生活现象谈起的句子是“ 一箪食 , 一豆羹 , 得之则生 , 弗得则死 ”。
(3)与《礼记》中记载的“不食嗟来之食”的典故意思一致的句子是“ 呼尔而与
>
显示更多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