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二轮复习考点:化学与传统文化

:
>

2019高考二轮复习考点:化学与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知识的考查角度


(1)传统文化中的物质变化与反应类型。如成语 “火上浇油”(主要是化学变化)、“百炼成钢”(主要是化学变化),古诗词“千锤万凿出深山”(主要是物理变化)等。


(2)传统文化中的物质组成。如《本草经集注》中 “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硝石”指KNO3;如《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洧水”的主要成分是石油等。


(3)传统文化中的实验操作。如《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的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


如明代《本草纲目》记载烧酒的制造工艺,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蒸馏;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操作中“渍”和“绞”分别表示煮沸、浸取、过滤等。


(4)传统文化中的物质性质与用途。如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有关“强水”(硝酸)性质的描述;古代铜器、铜钱成分为铜合金,铜锈的主要成分为Cu2(OH)2CO3等。


二、解答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知识问题的方法


(1)读题:读懂题中文言文所描述的物质的性质、重要的操作等。


(2)析题:由于文中物质的名称一般与现在化学教材不同,需通过性质联系所学化学知识分析所描述的化学过程。


(3)答题:该类题目多为选择题,根据题目要求正确解答。


三、高考真题


【真题示例1】(2018天津卷,T1)以下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个事例,运用化学知识对其进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中只发生水解反应


B.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


>
显示更多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2019高考二轮复习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下一篇: 2019高考二轮复习考点1:化学与生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闽ICP备12022453号-17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