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物质的密度》教学案例
:
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由于概念本身较抽象,学生感性认识不
足,密度概念也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密度知识及应用常成为初二学生学习物理
的分化点。关于密度教学的讨论和研究一直受到重视。但是,在“接受式教学”模式下,
却较难有效地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习科学的中心环节是探
究,探究式教学是中学科学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
实施方式设计:将学生分为两大组。一组学生按流程图中、顺序探究(称
组),另一组学生按流程、顺序探究(称组)。各大组分为两个小组。小组独立
探究,小组内交流与全作完成任务。适时组织小组间交流讨论,适时组织两大组间的交流
讨论,进行自我评价与组间评价。
教学的主要过程
1、通过情境创设,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特性鉴别物质。水和酒精由气味鉴别;铜块和铝块——由颜色鉴别;自来水
和矿泉水,涂了白漆的铜块和铝块——怎样鉴别?
2、借助已有认知,作出假设
(学生)用质量来鉴别——铜块比铝块重。
(教师)铜块一定比铝块重吗?——体积大的铝块和体积小的铜块的测量,否定了上述说
法。
(学生)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应该规定体积。物体的质量大小不仅和构成它的物质有,
而且还和物体的体积有关。
(学生)假设:(1)同体积的不同种物质的物体质量一般不相等。
(2)同种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有关——体积大的质量大;体积小的质量小。
3、开展交流讨论,设计实验
(教师)我们分两步来进行研究;——定体积、&mdash
>
八年级物理下册《物质的密度》教学案例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由于概念本身较抽象,学生感性认识不
足,密度概念也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密度知识及应用常成为初二学生学习物理
的分化点。关于密度教学的讨论和研究一直受到重视。但是,在“接受式教学”模式下,
却较难有效地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习科学的中心环节是探
究,探究式教学是中学科学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
实施方式设计:将学生分为两大组。一组学生按流程图中、顺序探究(称
组),另一组学生按流程、顺序探究(称组)。各大组分为两个小组。小组独立
探究,小组内交流与全作完成任务。适时组织小组间交流讨论,适时组织两大组间的交流
讨论,进行自我评价与组间评价。
教学的主要过程
1、通过情境创设,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特性鉴别物质。水和酒精由气味鉴别;铜块和铝块——由颜色鉴别;自来水
和矿泉水,涂了白漆的铜块和铝块——怎样鉴别?
2、借助已有认知,作出假设
(学生)用质量来鉴别——铜块比铝块重。
(教师)铜块一定比铝块重吗?——体积大的铝块和体积小的铜块的测量,否定了上述说
法。
(学生)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应该规定体积。物体的质量大小不仅和构成它的物质有,
而且还和物体的体积有关。
(学生)假设:(1)同体积的不同种物质的物体质量一般不相等。
(2)同种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有关——体积大的质量大;体积小的质量小。
3、开展交流讨论,设计实验
(教师)我们分两步来进行研究;——定体积、&mdash
>
显示更多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