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
专题作业
一、选择题
1.(2018•广东肇庆三模)鸦片战争前后,国内用棉还靠印度输入补充,但六十年代以后棉花出口剧增,从1868年的58万两激增到1895年的1000余万两。这一变化反映了( )
A.自然经济基本让位于商品经济
B.传统手工纺纱业的衰落
C.政府放宽对棉花出口的限制
D.传统小农经济蓬勃发展
答案 B
解析 棉花是传统手工纺纱业的原料,从鸦片战争前后的进口到六十年代以后的大量出口,反映出传统手工纺纱业的衰败,小农经济逐渐走向解体,D项错误,B项正确;当时中国大部分地区仍然是小农经济模式,A项错误;材料现象是经济作用的结果,政府并没有起到主导作用,C项错误。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租收入仍然是经济剥削中最稳当的方式。当时的地租额很高,一般是地价的十分之一,有的甚至达到三分之一。这就是说,投资土地的收益一般是10%左右,有的甚至超过30%。上述材料表明( )
A.土地税仍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B.重农抑商政策得到强化
C.近代工业资本原始积累处境艰难
D.农村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地租收入仍然是经济剥削中最稳当的方式”“投资土地的收益一般是10%左右,有的甚至超过30%”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许多资金用于投资土地而没有投入到工业中,不利于资本原始积累,故C项正确。
3.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发展工业的重心是军事工业;而到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发展工业的重心转向民用工业。发生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务派意识到发展资本主义的必要性
B.国内局势走向稳定和平
C.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
答案 B
解析 洋务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统治面临内忧外患,即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打击,到19世纪70年代,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国内局势相对稳定,洋务企业的发展重心随之发生变化,故B项正确。A项不是发生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甲午战争后,故C项错误;实业救国思潮是在甲午战争后兴起的,故D项错误。
4.(2018•河北五市联考)关于洋务运动的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