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死亡里回溯人生
他的妻子给袁君看了逝者生前大量的日记,这些日记深深震撼了袁君。财富对这位逝者来说早已成了数字,他的使命是管理这堆数额庞大的数字和数百名员工的命运。很多事务已经与个人喜好和利益没有多少关系。他完全可以选择停下来,换一个职业。袁君觉得,如果他真的这样做了,一定会成为一位非常优秀的作家。但他没有。他依然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一边处理集团内部的争斗,一边应对来自市场的压力。
袁君读着这位亿万富豪生前的日记,想着与这位富豪一样匆匆的赶路人,敬意有之,叹惋有之,悲凉亦有之……
逝者已矣,但袁君决定做点什么来改变还活着的人。
在这个富豪的葬礼上,袁君公布了他一天的开销,这个数字甚至还不及一个中产之家小孩子一天的花费。他拼命赚钱,却丝毫享受不到金钱带来的愉悦。他在日记中写道,他的快乐竟然来自一次汽车在路上的意外抛锚,他让司机等拖车来,自己则一个人步行去公司。他惊奇地发现,路边有那么多有趣的店面,他甚至看到了迎春花。
他说:“如果没记错的话,我最后一次见它应该是在大学毕业那一年,同学们看到迎春花开了,一起去踏青。”
袁君在悼词里写道:“他不是在车上,就是在飞机上,也有可能是在会议室里。他的生命自从承担起百人的企业之后,就再也没有了四季。他最美丽的记忆不是赚得第一桶金时的激动,也不是公司十周年庆典上的高朋满座,而是那个步行的午后,那一路惊奇的发现。我想,最后的时光里,他一定为自己铺设了一条芬芳的小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他应该是笑着走过那条通往天堂的小路,甚至还哼起了歌……所以,在此,让我们一起向死者致敬。”
那是袁君第一次在葬礼上听到掌声,她知道那不是对逝者的不恭,而是大家情不自禁地用这种方式表达内心最真挚的尊敬。
一种活法叫向死而生
葬礼是一种道别,而道别并不意味着绝望。袁君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道别,是为一位德高望重的高中校长的葬礼做主持。老校长姓肖,享年85岁,这位老头儿风趣幽默,生前最爱热闹。
校长的老伴在商量葬礼仪式时,没有向袁君提出任何的要求,只是很认真地讲了老校长生前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