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考物理复习方法指导典型例题(共13套)
专题一 基本概念题典例点拨
方法指导
对物理概念、规律要求达到“五会”:
会表述: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
会表达:明确概念、规律表达的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
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变形;
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计算。
(一)一些基本概念
1.常见的数值
常见物体的长度,如楼层高度;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普通中学生的质量、体重和对地面的压强;人体温度;一张报纸平铺时对水平面的压强;大气压强的值;将一个鸡蛋从地面举过头顶所做的功;一些家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等。
家庭照明电压值220 V、每层楼高3 m左右、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 g、成人身高约1.60~1.80 m、人体的密度约为 、人的心跳约1秒70~80次、人体电阻约为几千~几百千欧、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4 m/s、自行车一般行驶速度约5 m/s、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约230 g、一张报纸平铺在桌面产生的压强约0.5 Pa等。
记住一些重要的物理常数: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水的密度、水的比热容等。
2.用比值法定义的概念
速度:v= 密度:ρ= 压强:p= 功率:P=
3.正确理解几个物理概念(物质物理属性)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 物质的密度:ρ=
物质的比热容:c= 燃料的热值:q=
导体的电阻:R=
4.知道初中物理计算公式(详见本书“专题四 基本计算题”)
5.弄清一些数据与表格的物理意义
晶体的熔点表、液体的沸点表、一些物质的密度、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粒子的大小和结构、物质的比热容表、一些运动物体的功率、燃料的热值表、热机的效率表、常见的电流值和电压值、导体的电阻表、一些用电器的电功率值、电磁波谱等。
(二)切实理解一些重要规律
理解基本物理规律:
第一要搞清以下问题:(1)规律是如何建立起来的;(2)规律成立的条件及结论;(3)文字表达形式及含义;(4)公式表达形式及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各量的单位;(5)规律的适用范围;(6)如何应用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第二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