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生物复习教案:鸟类的起源、家禽

:
>

2019年中考生物复习教案:鸟类的起源、家禽


 教学目标

  1、了解鸟类的起源和家禽的经济意义。

  2、通过比较始祖鸟与现代鸟类和爬行动物的异同,培养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鸟类的起源,体验科学发现的艰辛,进行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教育,并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

  重点、难点分析

  始祖鸟的形态结构特点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始祖鸟的形态结构特点是理解鸟类是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关键,而且可通过与现今的鸟和现今的爬行动物的比较,学习生物起源和进化的研究方法,提高辩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始祖鸟的研究中,要注重展示科学发现史,在与学生共同探究鸟类的进化史中,体验科学历程,学习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质。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参考课时为1课时

  二、教学过程

  1。探究鸟类的起源

  (1)体验发现过程:教师可通过印发资料或生动的讲述,向学生展示始祖鸟发现的科学历史。

  至今发现的始祖鸟化石共计7件,均发现于德国巴伐利亚省索伦霍芬附近的晚侏罗纪(距今约14500万年左右)海相沉积印板石灰岩内。首次由H.V.Meyer在1861年报道的第一块化石是单根羽毛,保存在东柏林博物馆;第二块标本也是H.V.Meyer在1861年9月30日宣布的,是一基本完整的个体,头骨不全,头后骨骼基本完整,并有羽毛印痕,可以说形态栩栩如生,命名为印板石始祖鸟,标本现保存在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第三块标本发现于1877年,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只始祖鸟标本,它比伦敦标本小约1/10,常为报刊书籍引用,现保存在柏林博物馆;1956年,F.Heller报道在索伦霍芬附近发现第四块始祖鸟标本,但没有头骨,其地点就在伦敦标本发现的附近;1970年,J.H.Ostrom报道1855年发现于同一地区的、原被定为翼龙的一不完整小骨架,是始祖鸟的骨骼,现在保存在荷兰Haarlem的Teyler博物馆;第六块始祖鸟标本,本来发现于1951年,由于缺少明显的羽毛印痕被误定为小型食肉类恐龙,1973年才由Mayr更正,现保存在德国Eichstatt的Jura博物馆

>
显示更多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2019中考生物复习资料: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下一篇: 2019年中考生物复习资料:模仿制作临时装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闽ICP备12022453号-17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