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雨的四季》教案分析

:
>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雨的四季》教案分析
一、依据教材说创意
  《雨的四季》是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本单元以“四季美景”为主题组元。课文用饱含情感的笔墨,描绘了“容貌”有别、“性情”各异的四季之雨,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重视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还要注意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雨的四季》是本单元第三篇文章,是在学习了《春》和《济南的冬天》两篇教读课文后编排的一篇写景抒情的自读课文。
  《课程标准》关于“自读课”有这样的表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
  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也特别指出,部编教材课型的区分更加明晰。教读课是举例子,给方法;自读课就是让学生使用教读课给出的方法进行自主阅读。
  基于以上认识,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把握文章清晰精致的结构;体会文章炽烈浓郁的情感;欣赏文章生动精美的语言。
  由于《春》《济南的冬天》两课已经对重音和停连进行了指导,对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进行了品味,所以《雨的四季》的教学创意就是以设计朗读脚本为主要活动,通过分角色——标重音——画停连来带动对文章内容、情感和手法的解读,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进行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最终展示对课文的理解。
  二、立足文本说过程
  本课的学习过程围绕设计朗读脚本分三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分角色
  这一活动是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本文层次明晰而精致,呈现出总分总的形式,学生应该很容易发现。所以这一环节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进行勾画圈点,发现其妙处,然后根据这一特点分配朗读角色。
  把握了文章结构上的特点,就像抓住了文章的纲目,就为后面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个活动:标重音
  这一活动是对作者情感的体会。做法是,用主问题引领学生找出文中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用“·”标记重音,练习朗读,然后用“我发现重读……(词语)能读出……的情感”的句式进行交流。
>
显示更多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二首》教案分析

下一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记录“流水账”,觅真金》教案分析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闽ICP备12022453号-17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